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健康食品的健康概念





近年來,健康食品之所以在全球快速成長、備受重視,主要是因為地球環境變得越來越不適合人類生存;加上一般疾病的治療藥物對人體其實是一刀兩刃,它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卻往往存著許多副作用。

我們既不能捨棄正規的治療方法,對許多藥物及醫療技術的副作用卻又束手無策。於是,尋求副作用低的另類療法成了當今生化科技發展的重要課題,而健康食品就在這種熱烈期待下蓬勃發展。


哪些食品才是健康食品?


單由字面來看,只要能促進人體健康的食品就是健康食品。其實,除了維他命、礦物質等營養強化補充劑外,「健康食品」應定義為:在正常飲食外,某些存在天然物中、具有調節人體生理機能作用,可補充某些人體容易缺乏的特殊營養成分。也就是說,將某些原本存在特定食物中、具調理生理機能的成分,應用生化技術萃取出來,以提供人體可能因營養攝取不均或環境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生理需求。


「健康食品」因被冠上「食品」二字,顯得更安全、可親、無威脅性,但同時也使它陷於不得論及療效,或可能影射療效的不公平待遇。平心而論,健康食品若非對特定疾病或生理問題有所助益,如何以高價位、精美包裝,甚至錠狀、膠囊狀的劑型存在?健康食品的角色,其實正是介於藥品與食品之間、可促進人體健康的補充劑。


雖然,健康食品一詞源自美國的「Health Food」,但事實上,美國的專業保健人士多寧願將健康食品稱為「補充劑」(Supplement)。補充劑與藥品的差別在於原料來源、作用速度和明顯度,絕大多數藥品原料來自化學合成,即使原本發現自植物中的成分如水楊酸、毛地黃,也會因成本考量及量產需要而改由合成方式生產。
舉例來說,我們都知道「阿司匹靈」會傷胃,所以對同時患有胃病的人來說,頭痛時,寧可選擇其他方式或藥物來治療。美國近來出現了一種「Natural Pain Killer(天然殺痛劑),在林立的健康食品店大賣起來,細看其成分表上,原料竟是柳樹皮萃取物(Willow Bark Extract)

一般民眾可能不知道柳樹皮萃取物是什麼,還以為天然的一定比較好。但聽過「百年老藥-阿司匹靈」故事的人就了解,它的歷史典故就是由柳樹皮煮汁用來止痛而來,後來被分離出有效成分水楊酸(又稱柳酸(Salicylic Acid)。這種成分對胃黏膜的傷害性遠比後來研發改善的乙醯水楊酸(Acetyl Salicylic Acid)高出許多,止痛效果也較差;而乙醯水楊酸就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阿司匹靈。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天然成分的副作用不一定比合成的藥物少。

服用健康食品的正確態度與觀念

對於擁有調節生理機能、強化某些特定體質的健康食品,由於它扮演的角色往往曖昧不清,如果再經由推銷人員包裝、傳述,民眾很容易誤以為健康食品可以取代藥物,甚至比藥物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

舉例來說:含高劑量Ω-3成分的魚油可能調節人體的血脂肪濃度,這是眾所皆知的事;不過,許多超級業務員會舉一反三地告訴消費者,服用魚油不但可降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還可降低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的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的膽固醇」)

接下來,業務員還了「實用案例」:某某醫師(注意,他說的是醫師哦!)本身膽固醇濃度高過五百,三酸甘油脂也超過五百,服用了「所有」降血脂藥後,血脂濃度始終都降不下來,後來經親友介紹,在半信半疑的心態下開始服用「高劑量」的深海魚油,連續服用兩周後,這位醫師再去測血脂濃度,發現血膽固醇值竟降到兩百二十以下;三酸甘油脂也在標準範圍內。

這段令人心動的推銷詞是筆者在一家知名直銷公司裡,親自見聞一名博士級人物的演講內容。
且讓我們來分析這位博士級人物的說法背後的事實如何:
事實一,它真的能降低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濃度(ref.1)
事實二,它會提升LDL的濃度,並增加LDL在體內氧化的機會(ref.2)
事實三,服用含高劑量的高Ω-3魚油的後果可能會引發脂肪肝(每日超過十五公克的Ω-3油酸),一般來說,安全有效的Ω-3油酸用量應是每日二.五公克就夠了(ref.3)
事實四,市面上的降血脂藥普遍效果都非常不錯,而且,針對症狀輕重也有不同的用藥,如果能依醫師建議服藥,應該不會發生無效的狀況。

如果你也遇上了類似的情況,同時也了解事實後,是否對健康食品(魚油)產生懷疑、排斥與不信任呢?錯誤或過度的行銷廣告手法,使往往原本無罪,且對人體健康仍有正面貢獻的產品令人又愛又怕,或不知如何是好,這豈是消費者之福?反之,如果消費者能獲得正確的產品資訊,加上服用方法得當,健康食品的正面價值才能充分發揮。

就拿深海魚油來說吧!由於其中的Ω-3油酸可以阻止血栓形成,並降低發炎內生物質前列腺素的作用,很適合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皮症或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服用(ref.4)
再者,Ω-3油酸對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的作用實則比降低總膽固醇好上許多,因此有助於調整糖尿病人的高三酸甘油脂症狀。但是,誇大不實的宣傳手法讓專家們乾脆一味否定健康食品的價值,以免患者因濫用健康食品而偏廢了正規治療,結果讓這些原本在治療過程中有另一選擇的患者,錯過了可能改善症狀或延緩惡化的機會。

健康食品的不健康陷阱

除了前述誇大不實的廣告,以及可議的「專家」背書外,由於先前健康食品管理法尚未誕生(目前已三讀通過,今年年中可望公告實施),國內對健康食品的管理僅限於「進口的錠狀或膠囊狀產品及廣告不得述及療效」的行政規範;於是,廠商們開始遊走於法令邊緣,大玩商業遊戲。
首先,向衛生署申請進口錠狀、膠囊狀食品的查驗登記,是一件極為繁複的過程,不但費時,又常因各國對食品的成分定義和製程標準不盡相同,常遭受退件、補件、改件等耗精費神的公文往返。造成聰明的商人乾脆進口不須經過查驗登記的粉狀、液狀原料,再經由國內部分專門加工為錠狀、膠囊狀的食品廠或藥廠加工成錠劑、膠囊上市。

本來,這樣的產品製程並不會與進口產品差別太大,但許多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在粉狀原料內加入大量賦形劑,或以大量食用油來為油狀原料充體積,反正也是「食品」嘛!本來就不會有什麼效果(這是專家說的),這些填充物又吃不死人!

有時候,一些朋友想為家人選購健康食品,請筆者提供建議;但說真的,連我也不清楚到底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健康食品,哪些瓶瓶罐罐裡頭裝的,與外面標示完全一樣?想想,連GMP藥廠都可能製造假酒了,我們還能單從外標去解悉什麼產品才是好產品嗎?或許,選擇通過衛生署查驗登記手續領有核可之衛署食字號的進口錠狀、膠囊狀產品,是目前唯一多一道把關的產品吧!不過你可能會發現市面上幾乎每樣產品都會標字號,到底這些字號的真偽為何?一直是消費者無從查証的狀況,幸好衛生署終於在近日打開查詢管道,民眾只要上網:http://www.doh.gov.tw/org2/b3/ 鍵入中文或英文產品名稱或字號即可了解這個產品是否為通過衛署查驗登記之健康食品,不過查驗登記目前仍僅限於進口錠狀膠囊狀健康食品才有。

至於誇大不實的宣傳,罰則之輕,往往只是讓商家把它納入每次廣告的固定支出(例如:媒體廣告一次十萬元,違法廣告罰金最多不過一至三成)。消費者唯有多充實知識,理性面對這些行銷手法,才不致成為商人手裡的待宰羔羊。

常春月刊 19994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